专业介绍

首页>>专业介绍

中医学(中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16 08:23:46 丨 阅读次数:35

专业名称:中医学

学制学位:学制5年,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导游:中医学院 中医学院副院长 王莹

 

Ø 选择中医学专业的N个理由

中医学专业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1961年首次招收中医专科学生,1983年招收中医学本科学生。截止2025年,累计为国家培养2717名中医学专业人才。2014年获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开始河北省本一批次招生。2020年获批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验收合格,同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类专业认证。2025年校级应用转型示范专业。

教师力量雄厚:中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含承担四年级教学任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127人,其中中医学基础和经典课程教师23人(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中医学临床课程教师104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70人,学士48人。近五年中医学专业教师中,有1人被评为“河北省高校中医药教学名师”;2人获第九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1人获“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1人获河北省第一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3人获中医教指委主办的中医经典传承之星第二名;1人被评为首届燕赵名中医;1人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被评为河北省杰出青年中医,3人被评为第二届张家口市名中医;2人获河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第三届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课程建设不断突破:《伤寒论选读》获批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选读》《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针灸学》6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伤寒论选读》《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刺法炙法学》和《经络腧穴学》为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中医内科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中医诊断学》校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为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推拿手法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5年以来中医学专业教师参编中医各类国家规划教材30部。

实验实训条件良好: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920㎡,包括中医综合实验室、中药基础实验室、针灸推拿实验室、中西医临床技能实验室、中药标本馆和中药炮制室,设备总值1252.16万元。中心现有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脉象训练系统、中医望诊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中医舌象数字化辅助诊断系统、针灸针刺训练模型、经络与腧穴学习系统、推拿手法实训仿真操作系统、中医体质辨识思维训练系统、智能耳穴仪、开放式中药学辅助教学系统、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教学系统、中医临床思维训练软件等软硬件设备,能够满足中医学专业中医类实验和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任务。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和河北省首批科普示范基地。

教学基地充足:学院拥有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16实习医院,2个社区见习基地。2017年以来中医学专业设立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和衡水市中医医院两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作为中医学专业四、五年级的教学和实习基地,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实践基地保障。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我校中医学专业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或稍高;综合笔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成绩近10分。

 1747805614122773.jpg

Ø 学习(研究)对象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的生命、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医学科学。它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充满了哲学智慧。中医药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诊病思维和治疗方法。它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病征表现来定制治疗原则和处方,充分表现了个体化治疗理念。整体观念,是中医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是一个“大”整体,把人自身的脏腑、经络等组织看成是一个“小”整体。在诊疗疾病时,中医会考虑自然和社会影响因素,也会兼顾病变脏腑以外的其他脏腑组织,注重整体的联系性。

 1747805651869563.jpg

Ø 本科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1747805674426078.jpg

Ø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基础,较为全面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培养目标2:具有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合理运用临床医学知识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培养目标4: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具有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

 1747805697771743.jpg

Ø 深造与就业前景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京津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如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可选择在中医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可选择在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可选择在中医养生等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中医康养工作。也可以选择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深造,升学院校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0.86%,2025年考研上线率为50%。

 1747805725817887.png

Ø 中医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一)

作为即将毕业的中医学子,回想这五年,最深的感受是“值得”。

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在现代仍然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中医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课堂的经典学习到临床的病例分析,无论是简单病证还是疑难杂症,中医用自己的理论向大家诠释着它独有的先进性与正确性,而我也在一次次的临床实践中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所在。

特别想感谢北院尤其是中医学院的老师们,他们是致诚至善之人,讲述着“大医精诚”的故事。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们才能踏入中医的大门,夯实中医的道路。而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中医技术,更是那份对生命的敬畏。

五年前,我带着满心期待踏入本科校园学习中医知识,而今,我也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耕中医理论,用千年智慧解读生命的密码。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的成长,愿我们能做一名手拿画笔绘蓝图的中医人,做中医故事的续写者。

            ——2025届毕业生 呼海明

 

(二)

坐在返校的列车上,风车矗立在群山的余晖中,这片土地孕育出我的母校:河北北方学院。转眼间大学的第五个年头也已接近尾声,回想第一次踏入校园,第一次听中医基础理论课,第一次跟诊…思绪万千,那么就坐上回忆的列车,讲讲我和中医学的故事。

最开始出于兴趣报考中医学专业,开学第一课诵读《大医精诚》,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由此我坚定初心,努力学习中医知识。在中医基础类课程逐渐形成中医思维: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基础理论的学习为临床辨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老师曾教导我们做一名中医,要身兼内科医生、心理医生、军事家等数职。在此阶段我仿佛刚刚找到中医之路的入口,各位老师作为掌灯人为我照亮了向前走的路。接下来通过中医临床类课程搭建与中医临证的桥梁,在此阶段我在课本上学到了种种证型方药,深刻体会到了有是证用是方。通过跟诊学习中医辨证思路深刻体会“用药如用兵”,通过临床实习意识到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在中医思维形成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西医诊断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五年里,我也参加了许多精彩的课外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医圣杯”,在比赛中我很荣幸的担当活动策划者和主持人,以赛促学,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我对于经典条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每一位中医学子都树立了重视经典,守正创新的观念。

一路有雨也有霜,但我永远记得那些欣喜与鼓舞,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再执剑,越过群山追斜阳。最后,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2025届毕业生 吕婧语

 

(三)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我最爱的中医学专业。推开北院的古籍阅览室,泛黄的书页间跃动着跨越千年的智慧:《伤寒论》里的六经辨证是古人对抗瘟疫的密码,《本草纲目》的草木图谱藏着自然与人的对话。在针灸实训室,当我第一次用艾条为同学驱散虚寒,袅袅青烟里升起的不仅是温热,更是“上工治未病”的医者仁心。

在北院的时光,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每一笔都凝聚着师长的智慧与关怀。方剂课上,老师将千年古方化作生活的故事,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讲得妙趣横生;中药饮片识别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嗅闻药材,黄连的苦、肉桂的辛、薄荷的凉,让课本里的君臣佐使有了鲜活的气息;伤寒课上,老师总能让泛黄古籍中的条文“活”过来。她巧妙地将经典条文与现代临床案例交织串联,结合临床真实医案剖析其中用方之妙。最令人惊喜的是,她善用学校搭建的数字化《伤寒论》平台,拆解经方配伍原理,使原本晦涩的文字,变得直观可感,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医典跳动的脉搏。

学校精心打造的中药标本馆、模拟病房,为我们打开了多维学习空间。校园的百草园里,总能看到老师们俯身辨认草药形态的身影,叶片脉络的细微差异,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义诊活动中,他们言传身教,用望闻问切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正是这无数个浸润着知识与温度的瞬间,让我在中医之路上愈行愈坚定,也让我明白,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正因有这些倾囊相授的引路人,才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

——2025届毕业生 黄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