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首页>>文字版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发布时间:2025-05-16 08:23:18 丨 阅读次数:38

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导游: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旭明副教授

 

Ø 选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N个理由

1.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方向

本专业立足河北北方学院的优势学科医学、农学和教育学,实施多学科交叉的“大数据+”专业培养模式。

大数据+医学: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医学信息学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为支撑,实施“大数据+医学”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医学信息挖掘、远程医疗、医学影像识别、临床辅助诊断、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的大数据人才。

大数据+农业:以河北北方学院农业重点学科、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硕士点为支撑,实施“大数据+农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以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作物生产水平为目的,培养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数字地形模型、农业生产实时大数据处理、精准农业技术、智慧农业等方向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教育:以河北北方学院大数据技术中心为支撑,立足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需求,实施“大数据+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教育教学大数据为研究目标,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打造智慧教育方向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2.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和大数据技术中心的统筹协调之下,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一线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建立“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及时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的有效对接,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泛化能力、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创新实践能力的大数据专业应用型人才。

3.极具潜力的行业发展前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各行各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选择大数据专业,意味着站在时代前沿,拥抱无限可能的未来!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深入金融、医疗、教育、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成为企业决策和创新的重要支撑。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中国作为全球数据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正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大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将持续释放巨大潜力。大数据专业毕业生具备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技能,是企业和机构竞相争夺的高端人才。职业方向多样,可成为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算法专家、商业智能顾问等,就业领域覆盖互联网、金融、政务、医疗等热门行业。据统计,大数据相关岗位起薪普遍高于传统行业,且随着经验积累,薪资增长空间显著。此外,大数据技能具备强迁移性,为未来跨界发展或自主创业提供坚实基础。

 

Ø 学习(研究)对象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涵盖了数据科学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大数据技术理论基础与应用等几方面的内容。数据科学就是以数据为导向的大规模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学习、决策和预测、模型解释与可视化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其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最优化方法等。

大数据是指超出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超大规模数据集合,具备四大核心特征:海量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和低价值密度(Value)。针对大数据的处理需要一系列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数据采集与清洗、分布式存储(如HDFS)、并行计算(如MapReduce/Spark)、数据挖掘、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AI)则依托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决策。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数据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平台开发、智能算法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

 

Ø 本科核心课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 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统计学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基础。

 

Ø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张家口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自然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基础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系统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够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从事研究、技术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应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协作能力和高效应对技术变革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Ø 深造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就业方向多样化,人才市场需求量大。毕业生既具有数据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专业知识以及工程技术能力。可以在互联网企业、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行业或部门,从事数据管理与维护、大数据建模与可视化、大数据算法与实现、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2023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是22%其中名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山西大学等。同时,也可以选择海外高校升学,2024届毕业生中,有学生选择悉尼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20232024两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均位居全学院第一。

 

Ø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贾彩军。在学校有幸加入大数据科研室,在科研室期间,并未影响专业课程学习。大学一年级获得: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二年级,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本科组冠军;与科研室老师参加国际数据马拉松Datathon活动,担任技术主力;参加全国大学生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获得华北赛区三等奖。最终得老师认可和鼓励,担任科研室学生负责人。大学三年级获得:优秀大学生、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河北赛区一等奖;华为ICT大赛,获得河北省一等奖;第九届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大赛,获得国家三等奖;获河北省科技厅2022年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项目;被评为河北省三好学生。在科研室老师们的指导下发表了一篇SCI论文和一篇EI会议论文。

学校考研氛围浓厚,经过不懈努力,我最终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复试阶段,在科研室老师们和辅导员的指导下获得的各类比赛奖项、论文以及科研经历,大大增加了我在复试中的竞争力,这也使得我能够顺利的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栽培和细心教导。回顾大学的学习经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定不会辜负各位老师和学校的培养,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及专业技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实力和自信才是进步的源动力。

——2019级本科生 贾彩军

 

我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届毕业生马江霖。我一直以追求技术的深度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广度拓展为目标。在学校以赛促学的理念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我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专业前三,并荣获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以及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竞赛方面,我先后获得了诸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三等奖、河北省一等奖”、“华北五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高校计算机大赛华北赛区二等奖”、“网络技术挑战赛华北赛区三等奖”等荣誉。我深知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辛勤付出。因此,我将倍加珍惜这些机会,不断成长,不断创新,在这个领域中有所建树。

——2020级本科生 马江霖

 

我是河北北方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四学生多双升,四年间以“创新驱动,技术赋能”为核心理念深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累计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含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大赛双奖、ISCC全国二等奖)、省部级奖项7项,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基于生成式AI情感交互的数字生命》并获华北五省计算机应用大赛全国三等奖,开发4项软件著作权(药物机制分类系统、智能就业平台等)。本专业“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模式赋予我扎实的TensorFlow/PyTorch算法开发能力、Spring Boot+Vue全栈工程素养及Docker/K8s云原生部署经验,未来我期待在智能系统领域持续深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解决医疗、教育等场景痛点的实际价值。四年来,我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以学科竞赛为翼,正如学长贾彩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深造之路所昭示,本专业“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模式赋予我多维竞争力。

——2021级本科生 多双升

 

我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刘扬,自入学以来,我有幸加入学校大数据科研室,在积极参与各类竞赛的同时,始终保持专业课程学习的稳步推进,不负老师期望,担任大数据科研室的负责人。学业与荣誉方面,我始终保持专业课程前列,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获评三好学生、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以全面发展的姿态践行学生骨干的责任。在竞赛领域,我与团队在2023年第20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中斩获智能安全赛道优秀奖;参与开发AIGC应用项目,在教育部与人社部联合主办的2023-2024年度青年创业促进行动中,从近5000团队中突围,获应用开发赛道三等奖。目前,我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关于新生儿肺炎的研发项目,通过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优化医疗文本解析效率。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成长源于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团队协作中不断突破边界的勇气。从初入科研室的懵懂到逐渐主导项目开发,从竞赛中积累经验到用技术回应医疗健康需求,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的专业和科研方向愈发清晰。

——2023级本科生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