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农学
学位学制:学制四年,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导游:农林科技学院 田再民博士
Ø 选择农学专业的N个理由
农学专业始于1923年察哈尔实业学校农艺科,2002年被河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本科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之一;2009年,成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和农业创新高地;2010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12年农学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015和2017年,分别获得农学专业硕士学位和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2019年,农学专业被列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行列;2022年成立教育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农林科技学院分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2022年建立校级作物学一流学科;2023年建立校级现代农业产业学院。2023年农学专业被列为河北北方学院骨干专业。
农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2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硕士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拥有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名。
自建校以来,农学专业共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万名。近些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省级(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三等奖2项、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师在Nature Plant(新增)、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Frontiers in genetic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Plant Disease、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杂志发表SCI和EI论文30余篇,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玉米科学等杂志发表中文核心等论文220余篇,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参与培育马铃薯新品种北方001、北方002和北方009。教师主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余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教师参加校级创新大赛、基本功大赛等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5项,农学专业学生参与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校级奖项4项。学生主持科研训练项目中,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项,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和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4项。本专业已经在玉米、杂交谷子、燕麦抗逆高产栽培、花生分子育种、食用菌高产栽培、马铃薯育种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多年来本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中国科学院资环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天禾欣锦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农新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绿亨科技有限公司、北农(海农)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河北萌帮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威远生物生化公司、德胜(怀安)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荣威生物药业(河北)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邯郸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燃雨康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利时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企产教融合、本科生生产或毕业实习教育教学合作;此外,还与京津冀多所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Ø 学习(研究)对象
农学专业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大田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等等。其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农学专业学习(研究)的范围广泛和门类繁多,其中有侧重基础理论的,也有侧重应用技术的,特别是粮、棉、油等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是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这些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均涉及民生大计,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成果多应用于提高国家农业生产水平。
Ø 本科核心课程
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种子学、作物良种繁育、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植物学。
Ø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作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科学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从事作物学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2: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作物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农业人才。
培养目标3:具有资源环境和生态意识,能够在农业及其相关领域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合作的体验。
Ø 深造与就业前景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农学专业学生一次学位获得率为100%,其中近30%的学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西藏农牧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等院校继续深造,绝大多数学生的工作岗位依然与农作物密切相关,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转向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如植物转基因、生物信息学,乃至医学检验等方向。在工作就业方面,主要在省内外农业企业生产一线,如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农产品和农资生产与销售公司和农业教育机构,也可以报考公务员、农业局和林业局的事业编、特岗教师等;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去生物制药等生物技术公司。
Ø 农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大学,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乐章,娓娓动听,令人沉迷;大学,是我人生中成长学习最绚丽的历练,五彩斑斓,承载着我的梦想。大学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各科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正是大学期间扎实的知识基础,让我在毕业后顺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期间成功协助召开了两场宣讲会,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也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和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机会,为我步入工作岗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厚德、远志、笃学、创新这八个字像音符一样,和谐的组合起来,谱写了我的大学青春,奏响了我的青春之歌。学校的校训,一直铭记于心,从毕业离开学校,到步入工作岗位,始终秉持校训精神。愿母校桃李迎门,越来越好!
当初高考选专业,父亲的建议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当初改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农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我本身也是农村出生长大,对农学有自然的亲切感。
因为受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在本科阶段很早就确定了考研的目标,经过充分的准备,毕业当年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开始是水文方向,慢慢的又开始向农业气象靠拢,攻读博士学位时,我的论文方向是与农业干旱相关的内容,毕业后也在农业干旱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目前,我就职于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虽然不是传统的农学专业,但是扎实的农学知识为我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农学的热爱一直深埋心底,未来想在智慧农业领域开展一些研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与农学知识体系相结合并服务于农业生产,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智慧农业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相信这些数据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深入对农业生产规律和趋势的理解,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总之,感谢母校四年的培养,当初农学专业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农学是广阔的天地,一步步拓展了我人生的视野。
——2006级农学本 杨会彩
选择农学,以后如何就业?就业前景如何?这可能是我们每位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对于具有高水平的农业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内容,可见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所以大家不必担心毕业后就业等问题。
毕业时,学校会组织各类招聘会,我也是在学校的招聘会上被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录取了。回想起当时从推广员到产品经理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南到北,从田间地头到产品推介会,用我所学知识传播给有需要的人,自身获得感倍增。虽然自己因为家庭原因没能坚持走这条道路,但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都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身边的许多同学,有从事农药、种子销售行业,有从事化肥推广行业,有大学老师,有农业局等政府工作人员……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农业需要高端人才,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平台来展示自我。欢迎各位学子报考农学专业,它会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
——2006级农学本 翟崇娜
世人总有情怀,20岁高中毕业励志要成为像袁隆平一样伟大的人,大学以后接触了农学,发现我们离着梦想的伟大真的很遥远,其中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无法想象的。
四年的学习之后,我义无反顾投身农业中,不只是因为我学的是这个专业,还有就是想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更多的帮助。我在张家口毕业,工作也在张家口,现在任职于台湾兴农企业,如今的工作很充实,每天都会去拜访农场、农户,田间巡检、挖土豆、讲解土壤、肥料、植保知识,跟他们交流,通过自己学校及实践所得,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眼看着丰收也会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真正意义。这些年去了很多的地方,开车开了50万公里的路程,见识了草原的辽阔,山川的险峻,明白了成就不需要大刀阔斧,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只是简简单单帮助农友解决问题我认为也算是。大部分人毕业后可能都会一穷二白,但是这个时代只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所有的东西都会有。10年的工作,发现没有往当初的梦想行进,而是走了另外一平凡的道路,但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足够伟大。
——2009级农学本 卢秀军
出身职高的我一开始选择农学就是一心想考本科,想走出大山,学习更先进实用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刚踏进学校大门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对农业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父辈的传统耕作方式。通过参加学院举办的实践活动、逐渐学习专业课,一步步地弄通、弄清、弄懂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应用。再加上自己就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逐渐地对农学专业开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次次的试验让我从无知变得好奇,从好奇变得豁然,从适应到融入,从辛苦到喜悦,从而有了一种努力学习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投身建设家乡农业农村的情怀。
从本科到硕士阶段,我的研究方向始终是中草药栽培技术。跟随硕士先后开展了麻黄、射干、金莲花等药用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为张家口坝上、坝下地区中草药的种植奠定了相关的研究基础,多次为农民进行中草药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看到农民学到知识后喜悦的笑容,一种成就感从我心底油然而生,通过一次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发现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是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的,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助农、兴农、富农。研究生毕业后,在老师的推荐及自己的努力下,我又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主攻小麦节水减氮的研究,踏踏实实地设计好每一个试验,做好一项工作,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上。在农学学习的道路上虽然充满着荆棘和各种困难,但我终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为三农抒壮志,百花酿蜜谱青春!
——2014级本科生 张艳阳
农业是什么?是丰收的场景,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菜市场里物价牌上的数字。农业对很多家庭而言是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更是追求人类的健康。其实我们就是研究生产的各个环节,让大家吃的更安全,更可口,更方便,更健康。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就是农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师生回了一封信,勉励我们要去做这个新时代爱农的新型人才。其实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我觉得或许这就是对为什么学农最好的回答。
现在的农业是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仅仅依靠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实践还不能做出什么贡献,我便坚定了考研究生的决心,并顺利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录取。希望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埋头走在自己的路上,或许心酸或许辛苦,我们抬头看路,在未来的农业发展当中找到自我实现价值。
——2017级农学本 李岑
何为农,农业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古至今,因为有无数学农人的付出,才有我们今日供应充足的粮食,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吃的好,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的专心科研的结果,面临农用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却呈上升趋势,这就是学农人存在的意义。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从本科阶段迈入农门的那一刻起,对于农业的兴趣愈加深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一定要好好走下去,我深切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本科的知识还不能支撑一个完整体系的,决心读研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后顺利被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录取,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现在科技如此发达,要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提升产业,优化品质,扩大就业。希望毕业之后,依旧可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走自己的路便好,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来时路无比坦荡,未来路也要踌躇满志,坚定信念!我们都是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希望你们能在最好的年华出类拔萃,有道是最忆英姿少年时,祝大家前路漫漫,星辰相伴!我们在更高处相见!
——2018级农学本 裴雅婷